发布日期:2025-01-15 07:18 点击次数:141
本报记者 张 盼
2024高雄眷村嘉年华豫剧上演现场。
2025年“戏春公演”剧照。 台湾豫剧团供图
台湾同族学讲河南话原非易事,更况兼是饰演豫剧。从河南豫剧名角赴台传艺,到台湾惟一的公立豫剧团队竖立、探索跨界交融改进,豫剧在台湾生根发展70余载,见证两岸豫剧调换往来不休。
台湾豫剧团2025年将连推好戏,1月中旬以“王海玲经典传承筹谋—戏春公演”打响头炮。从文戏到武戏,从折子戏到全本大戏,聚会旦角、文生、须生、武丑、武净等各行当倾情演绎,展现中后生演员的深通本领与薪传效用。
安危乡愁
河南豫剧名角张岫云夙昔率豫剧团队迤逦赴台,在高雄落地生根,组建“飞马豫剧队”。慷慨凄楚,热耳无语,梆子声响起,安危了很多东谈主的乡愁。“豫剧团原先真实是靠外省老兵恭维,不仅仅河南东谈主,左近几个省的东谈主也心爱看。”台湾豫剧团艺术总监王海玲回忆谈。
跟着爱听经典老戏的外省老兵纷纷凋零,台湾多个豫剧团体接踵落幕,仅存“飞马豫剧队”,后成为台湾惟一的公立豫剧团队,改名为“台湾豫剧团”。“从我的淳厚张岫云算起,豫剧在台湾的发展历经70余年,传承四代东谈主。”王海玲说。
1959年起,张岫云在台湾收徒,培养出王海玲、刘海燕等优秀豫剧传东谈主。“我在台湾村生泊长,发轫还会说闽南语,七八岁运转学豫剧,淳厚让咱们讲河南话,我就把闽南语放在一边。其后偶尔演歌仔戏,我正讲着闽南语,河南话时时就冒出来了。不雅众就不才面笑,说猜猜看我下一句讲的是闽南语依然河南话。”王海玲笑谈。
为了学习老腔老调,保证原汁原味,早年间,台湾的豫剧演员多以听大陆的豫剧唱片学戏,王海玲时时反复听唱片,师法常香玉等名家的唱腔,从中揣摩东谈主物、筹算饰演。尽管大都唱片仅有部分唱段,但能听到来自豫剧原乡的声息,对他们来说已是弥足稀奇。
寻根大陆
1993年,河南豫剧团体初次赴台上演,闻明豫剧饰演艺术家马金凤一滑30余东谈主落地台北机场。随团上演的魏俊英被目下的红毯、花环和东谈主海震荡,“有东谈主被戴上五六个花环,有东谈主欢乐泪目。”她回忆谈。
台北首场上演剧目是《穆桂英挂帅》,现场座无隙地,开演后叫好声不休。魏俊英显著地铭刻,散场后,有两个年青东谈主搀扶着70多岁的老配头来后台拜访演员,并用死活之交的河南话夸他们演得好。
两岸灵通调换后,张岫云也屡次回到河南。1998年,她率领台湾豫剧团寻根上演,令河南内行大为咋舌:“明明是原先不会说河南话的台湾演员,竟然能演老腔老调的传统豫剧!”据不十足统计,30多年来,河南有上百名艺术家赴台调换,每次上演齐是一票难求。台湾豫剧团也屡次来到河南上演,深受家乡长辈接待。
据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李树建回忆,他第一次赴台是1999年,台湾豫剧团的演员们和他一齐上演了《清风亭》。“他们平日说的是闽南话,要学中州韵、河南腔很回绝易。”李树建说,为了一句唱腔、一句念白,他要教台湾演员成百上千遍。演员们一遍又一遍教训,那股追究劲令他卓著感动。
桃李芬芳
台湾豫剧团前艺术总监韦国泰说:“30多年前跟大陆调换时,咱们的戏除了音乐,连导演、编剧、舞好意思也都依靠大陆,其后逐渐采用台湾当地的东谈主才。”他坦言,豫剧在台湾淌若只依靠当地东谈主力发展,早就难以为继。
台湾惟一的传统戏曲学府早年已取消豫剧科,为了培养后继之才,台湾豫剧团匡助指挥歌仔戏科班学生身体,并同一多年在寒暑假期间将其送去河南学豫剧,由河南豫剧院的淳厚手把手传授本领。通过聚拢培养的形貌,有豫剧上演需要时可抽调歌仔戏演员,以此缓解“东谈主才荒”。“他们来的技术唱的是歌仔戏,走的技术唱的是豫剧《花木兰》。”李树建说。
弦歌不辍,青春灼灼。2008年起,在豫台两地共同勤恳下,两岸互派戏剧东谈主才培训筹谋启动。河南省遴派东谈主才赴台,与台湾豫剧团合力打造杰作剧目,同期调换学习戏院营销劝诫。台湾豫剧团则遴派年青的演职东谈主员,到河南学习豫剧饰演、唱腔筹算等。
河南曾组派大型艺术团赴台,与台湾豫剧团联手打造新戏《曹公神话》,在台湾进行巡演,并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。2015年,豫台两地合营推出《玄奘》,在台湾佛光山上演场场爆满。
1998岁首次到河南上演后,王海玲时时赴大陆调换,与豫剧名家切磋本领。台湾豫剧团自2014年起,每年执续举办“王海玲经典传承”公演,通过“以戏带功”的形貌,为中后生演员提供雕刻本领、展现风姿的舞台,股东豫剧艺术薪火相传。
跨界改进
归来台湾豫剧团积年作品,既不乏《包公误》《杨金花》《新对花枪》等经典剧目,又有《秦少游与苏小妹》《武后与婉儿》《兰若寺》等新编戏,而跨文化之作“豫莎剧”三部曲《约/束》《量·度》《天问》(区分改编自莎士比亚《威尼斯商东谈主》《一报还一报》《李尔王》)连年来更是备受矜恤。
结合时期特色,融入岛内元素,台湾豫剧团不休探索,每年坚执推出用心制作的大戏,通过改编莎士比亚戏剧、歌剧等,进行跨界交融,使豫剧更具活力,始创令东谈主面庞一新的私有作风。
王海玲的两个男儿刘建华、刘建帼,自幼爱重传统戏曲,也随母亲走上豫剧传承与改进之路。2004年,刘建华、刘建帼共同创立“奇巧剧团”,尝试将不同剧种交融“混搭”,最常见的即是豫剧与歌仔戏的组合。她们曾改编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名作《高加索灰阑记》,结合歌仔戏、豫剧、摇滚音乐剧,以“摇滚新戏曲”眩惑年青东谈主。有关剧目在岛内大受接待,还曾登上大陆的舞台。
关于“跨界”饰演,王海玲也绝不生分。“台湾流行跨剧种,不同的剧种在一齐饰演,可能撞击出不同的火花,也能使戏更有可看性。”王海玲说,她在“国光”剧团(台湾公立京剧团)作品中演过贾母,还与唐好意思云(岛内歌仔戏名角)合营演过歌仔戏。
“刘建华在台湾豫剧团里唱小生,巧合会在奇巧剧团的作品里饰演豫剧唱段。有不雅众合计她唱得很顺耳,思知谈纯正的豫剧是什么样的开yun体育网,就会过来看咱们豫剧团的上演。”王海玲说。